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成立于2006年,是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首批5A級行業協會,具有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政府購買服務資質,是全國行業協會中唯一獲得“廣東現代產業500強”榮譽稱號的省級行業協會。
協會現有工作人員206人。下設咨詢顧問委員會和學術技術委員會,廣東省南方物流研究設計院(甲級)、物流策劃規劃設計院、10個海外辦事處、中國物流文化博物館等多個面向國內外市場的服務窗口。15個專業工作委員會、4個分會、7個專業服務中心、8個專業服務平臺、一批媒體網絡(六網、五刊、一報、微信公眾平臺)。

二、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的業績
(一)通過策劃項目帶動企業投資
協會成立14周年以來,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策劃(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中澳海上活畜物流大通道、川貴廣-港澳-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哈伊瓜國際物流大通道),與沿線10省28個城市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開展廣貨北上,北貨南下和國貨出海的戰略實施中,與36個城市簽訂了《緊密戰略合作協議》,并與國內外政府聯合開展項目策劃、規劃、模式創新、資源整合及整體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促進了國內外節點的互聯互通和深入合作,被列為國家“一帶一路”早期收獲項目和示范工程。
2019年7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同時,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策劃的“川貴廣-港澳-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及節點“粵港澳物流合作園”,列為重大建設項目。廣東是此條大通道的必經之地,也是設立樞紐節點的最佳機遇,更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有效途徑。
(二)利用協會資源平臺推動項目投資
協會擁有豐富的企業資源平臺,協會有1800多家國內外物流企業會員,列入協會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名單企業超過6210家(生產和制造業),協會與國內區域政府聯合開展項目策劃(產業新城、縣域經濟、物流園區(港口碼頭、空港、鐵路、內河、冷鏈、電商、農村等)特色小鎮等),規劃(陸港、園區、企業等),模式創新(政府招商、企業運營、政府與協會等),推動資源整合及整體招商工作,為內地市、縣級產業園區和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通過以集團前往投資地區開展大型現場合作投資活動,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搭建跨省區的產品銷售(含電商)平臺,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
(三)依托整體規劃開展整體投資
協會先后為國內外政府、企業提供了近500項策劃、規劃、研究和科研等成果,并助推園區和項目的實施招商,與政府聯合開展以項目策劃規劃、模式創新、資源整合等方式整體招商,擁有一批成功的案例。其中,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珠海(保稅區)洪灣通關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徐州新沂南亞國際商貿物流園、惠州金澤國際商旅智慧物流園、江西贛州南康國際陸港、江西省定南縣五里產業園、廣東化州空港物流園、連云港市朝陽現代物流園區、海南省三沙市北礁國家海洋公園、廣東省廣清空港物流城等。
(四)圍繞項目創新推動投資合作
多年來,協會立足創新發展,在物流行業中創新并在全國首創了一批創新模式和創新試點項目(第三代物流園區、商旅國際陸港、金融物流超市、公共外庫,智慧倉、實名制平臺、智慧串式甩掛、跨區園中園、澳洲活牛、國際商品中心、粵港澳對標等)。
(五)以產業鏈融合開展精準招商
協會通過產業鏈融合,引導會員投資發展。先后推動了四川自貢商旅物流園、云南魯甸商旅陸港、貴州安順商旅陸港、貴州昌明國際陸港、新疆哈密歐亞斯密物流產業園、廣西賀州商旅物流園等。
三、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具備的影響力
(一)協會是全國首批5A級行業協會,具有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政府購買服務資質其中,副會長單位粵旺農業集團依托國際物流大通道內地節點合作和扶貧開發,投資高原農產品產業園區,成為云南省投資項目的典型案例。國家商務部供應鏈創新試點企業,副會長單位深圳普拉托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廣西南寧、柳州,湖北黃岡、上海等地投資組建區域總部公司,成為商務部共享標準托盤跨區域合作的成功案例。副會長單位廣東鏵為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在廣西南寧成立公司,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廣西—東南亞(越南)鐵路物流專線等,實現首條大灣區至廣西進入越南的班列。
先后獲得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多次榮獲國家、省、黨政等先進稱號,在社會和行業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二)協會擁有14年的歷史,協會立足服務、述求和自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創新發展,配合各地政府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在社會中和行業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三)政府授權設立機構:廣東省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D/TC4)、廣東省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及信用等級評估辦公室、廣東省物流行業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預核審辦公室、廣東省誠信企業遴選辦公室、廣東省物流職稱認證辦公室、物流項目評估辦公室,協會在社會和行業中具有較高的公信力。
(四)協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近80項,先后與會員共建了“智慧港口”、“智慧倉”、“智慧醫藥”、“智慧健康”、“智慧溯源”等。每年推動研發一項世界級的物流先進技術,開展大量的物流模式創新,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第三代物流園區、物流銀行、公共外庫、智慧甩掛運輸、物流裝備共享等先進理念,在全國同行業中獲得了第一家現代產業500強稱號,在社會中和行業中具有較強的技術凝聚力和品牌。
(五)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和咨詢顧問委員會主任陳有文等領導,是國家級的專家,受聘于國內外30多所院校和40多家地方政府為經濟顧問、專家和客座教授。榮獲全國物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